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
  文章
茶马司共国际友人入云南普洱茶产区实地考察记(5)

前一篇 茶马司共国际友人入云南普洱茶产区实地考察记(4) 新一篇 茶茶马司共国际友人入云南普洱茶产区实地考察记(6)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易武――景洪――普洱

清晨向何天能辞行,天气一片晴好。

      何天能说,前两天一直下雨,昨天才开始晴天,看来这天气也是你们带来的好运气呀。于是忽然发觉,天气总是很能照顾心情。首入宁洱有雨,车至景谷有雨,车至小景谷有雨,车至苦竹山社天睛,车至攸乐天睛,车至易武天睛,就象天气与行程约好了一般,此行顺利,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时总能遇到艳阳天气,看来前途总是光明的,这话不假。

景洪

      两大古茶山走过,心情就轻松了许多。景洪是西双版纳风景体系的中心,沿路走过风光秀丽,山峦叠翠,热带雨林风光,尽收眼底。车至景洪曼听公园,众人难得闲暇一览热带雨林风景园林风光。

      在古茶山考察时,露茜(Lucy Kenyou)会时不时的停下来在本子素描画下她所见的不同树种。问起这几天旅行的感受,她说,虽然没有直接的参观园林建筑,但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到处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给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间接获得了许多灵感。想来应该是这样,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望去总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位从事园林景观的女设计师,自然会从一路所行中体会到不同的味道。露茜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时间并不长大概只有5年之久,之前她一直在从事图书出版工作。

      说起中国,她的看法大概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西方人的观点,来中国之前,她还一度以为中国是很贫穷和落后的国家,对中国的了解是来自不多的书籍、报纸和电影,不过她也提起在从事图书出版时曾出过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引起了很大轰动。在她看来,国外,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大概是来是中国的商品。因为美国的很多商品都产自中国,也是如此美国人很希望这些商品产地中国的情况,想如何参与商业竞争,也因此她们曾经出版的书,才获得了很大轰动,当时那本书的编辑为了编好那本书还送他儿子来中国读书,是典型的美国人处事方式。

      露茜一路与我们同行,虽因言语不通沟通不多,但她不时露出的甜美笑容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露茜现居纽约,本在中国各地对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访问,不久前自奥斯汀公司网站上了解到中国茶及中国茶文化,得知可以深入云南茶产地实地考察便主动相约共赴云南。

      对于中国茶,在未遇到奥斯汀之前,露茜的了解还仅限于茉莉花茶。因为在美国各种中国城、中国餐馆里,人们都在喝茉莉花茶,也因此茉莉花茶在美国几乎已经成为中国茶的代言人,但即使如此,在她看来也只以为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树的叶子制成,而不是把当作茶来看待。

      与露茜的交流让我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显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还知之甚少,虽然中美这许多年,但中国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还是上世纪6、70年代的模样,或者是因为那时中美两国的敌对关系,反而让中国成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战略显然很成功,西方会因对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的疑问而期待了解中国,会因中国餐馆里的茉莉花花而把茉莉花茶当成中国茶的代言人,这些都有助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制定并开始中国茶的国际战略。或者就如马库斯先生所言,让中国茶走向世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中国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普洱市,中国茶城

      站在中国茶城山顶,普洱市区尽收眼底,远处近处茶丛蔟蔟,虽然已是傍晚茶区内仍有茶农辛苦劳作。

      克里斯蒂(Christie Pearson),加拿大人,作为此次随团出访摄影师,应奥斯汀邀请来访中国,并将作为他与马库斯即将出版中国茶的书的专业摄影师。从一个摄影师的美学角度,此次茶产区之行,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克里斯蒂说,她从来没看过也没想过中国的茶产区会是这样一幅盛大美丽的风景。以前也去过法国的葡萄园,但那边的葡萄园远比不上这里的茶山宏伟,连绵起伏,似一浪接着一浪,这次拍下的照片拿回去,一定可以让同行羡慕的。

      克里斯蒂是典型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路上遇到新奇的昆虫、物种,总会引起她的一番惊叹。一次记者捕捉到一只飞蛾,做势欲杀,克里斯蒂立即做出一副小女儿痛哭状,看记者放生飞蛾,才破涕为笑。其情形可爱这极。这些来自远方的国际友人,他们在对待自然,对等生物时与中国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他们欢乐、调皮,考察团访问过程中,时不是会做些可爱的运作,调节气氛、表达心情。我们完全可以从每个细微运作中,体会到这些国际友人的友善,以有对于中国的热爱。云南一带生态保持良好,物种丰富,也让克里斯蒂一行彻彻底底体会了一次原生态的美妙。克里斯蒂说,这是她对中国,对云南最好的印象之一。

      我想普洱茶区的每位茶农都应该知道并感谢一个人,就是普洱茶文化的奠基人,普洱茶文化火种的播撒人黄桂枢先生。

      黄桂枢,1936出生于云南墨江。黄桂枢说,那里是太阳转身,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一眼看去,黄桂枢亲切慈祥,藏在大大的眼镜片后面的眼睛里不时闪出睿智的光芒。黄桂枢有着文人特有的清高,他曾对几位想对他进行采访的记者说,你们看过我的书吗?如果没看过就不要来。这种清高不是没来由的,他说就像是在品老茶,必须是相交知己对茶的了解也要相差不多,这样才能品出味道,才不辜负老茶的陈韵,黄桂枢老先生名片上一长串各种专家、理事、顾问、研究员的头衔足以说明他有可以倨傲的资本。

      1993年,普洱茶发展的一个分水岭。1992年黄桂枢在中国《农业考古》发表第二期《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第一次公开提出普洱茶文化的概念。1993年,在当时思茅地委书记李师程的支持下,黄桂枢受命担任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组委会委员、执行秘书、大会秘书长,在各方面的支持下,邀请来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8l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举办了首界中国普洱茶节。其后,研讨会每四年召开一界,中国普洱茶节每两年一届。自此普洱茶火种燃遍神州大地,黄桂枢对普洱茶发展的推动功不可没。

      从中国茶城山顶到晚餐聚会的餐桌到车回普洱的路上,奥斯汀与黄桂枢的对话就没有间断。一位是中方普洱茶的提出者,一位是美方普洱茶文化的推动者,他们之间的对话,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历史的片段。奥斯汀一行就所关心的普洱茶历史、文化及发展角度频频发问,黄桂枢则给予耐心解答。从最早唐诏国时茶马古道文化讲起,到普洱茶在语言学、社会学上的演变;从普洱泡茶、品茶、评茶最基本知识,到古茶树起源的历史考证,为在场每个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洱茶文化课。

      黄桂枢说,他现在正在着手研究关于景谷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文化、历史、风景、文物、茶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于年轻时代一直生活和工作的景谷,黄桂枢的感情是特殊的,普洱茶、普洱茶文化的发展,现在已经走向正轨并在快速超越,他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造福家乡父老乡亲身上。想起昨天在茶马古道起点对于历史的思索,今天的黄桂枢正是成就历史的伟人。奥斯汀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


2007-10-04 12:31:10 |  浏览 (1061) |  分类:文化韵味 |  收藏 |